1. 按用户能力分类(最常见的临床区别)
这是医疗机构对氧气室进行分类的主要方式,因为它直接影响治疗后勤和患者护理。
a. 单人氧气舱(单人舱)
- 设计与结构:紧凑密封的装置(通常长2-3米,直径1米),由透明丙烯酸或钢制成。它们以“封闭系统”的形式运行——整个舱室充满100%的加压氧气。
- 压力范围:1.5–3 个绝对大气压 (ATA),符合循证治疗所需的高压范围。
- 氧气输送:患者呼吸舱内 100% 充满氧气的空气(无需面罩),方便行动不便的人使用(例如,伤口无法愈合的患者)。
- 使用场景:
-
- 门诊治疗(例如糖尿病足溃疡、轻度一氧化碳中毒)。
-
- 单个患者的紧急护理(例如单人潜水员的减压病)。
- 优点:易于消毒,运营成本低,治疗期间无需医务人员进入。
- 缺点:每次仅限一名患者;狭窄的空间可能会导致一些用户产生幽闭恐惧症。
b. 多座氧气舱(多人氧气舱)
- 设计与结构:大型钢墙舱室(通常长4-6米,直径2-3米),可容纳2-10人(患者+1-2名医务人员)。与单人舱不同,舱内装有 压缩空气 (不是纯氧)以降低火灾风险。
- 压力范围:1.5–3 ATA(与单座飞机相同的高压范围)。
- 氧气输送:患者通过面罩、头罩或气管插管(针对插管患者)获得 100% 氧气,而工作人员则呼吸压缩空气或补充氧气。
- 使用场景:
-
- 需要在室内进行医疗监测的复杂病例(例如,严重坏死性筋膜炎、依靠生命支持系统的患者)。
-
- 团体治疗(例如,多名患有减压病的潜水员,或需要定期治疗的放射损伤患者)。
- 优点:允许进行实际护理(例如,调整静脉注射、监测生命体征);通过共享空间减少幽闭恐惧症。
- 缺点:安装和运营成本高;需要专业人员来管理压力和氧气输送。
2. 按压力等级分类(高压与常压)
这种区别是根据腔室内的压力是否超过大气压来区分腔室的——这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。
a. 高压氧舱(HBO舱)
- 定义: 位于 高于 1 个大气压 (ATA) (通常为 1.5–3 ATA)。这是唯一被证明对前面讨论过的病症(减压病、一氧化碳中毒、难愈合伤口)有效的类型。
- 亚型:包括单人舱和多人舱(如上所述)。它们属于医疗器械(例如,美国FDA III类医疗器械)并需要处方。
- 主要特点:与正常空气相比,血浆氧含量提高 10-20 倍,从而能够将氧气输送到缺氧组织(例如受损的肢体、中毒的大脑)。
b. 常压氧舱(常压舱)
- 定义: 位于 1个大气压(ATA) (与海平面气压相同)。它们输送高浓度氧气(60-100%),但不会增加压力。
- 设计与类型:
-
- 氧气帐篷:医院使用的小型帐篷状封闭空间(用于放置病床),用于治疗轻度低氧血症(例如肺炎、术后恢复)。
-
- 便携式常压舱:紧凑、可折叠的装置(通常在家中使用),通过鼻导管或面罩输送氧气。
- 使用场景:
-
- 为患有轻度呼吸问题的患者提供支持性氧气水平(不适用于高压指征情况)。
-
- 一些未经证实的“健康”用途(例如运动恢复),尽管这些用途的证据薄弱。
- 重要提示:对于需要增加压力的情况(例如减压病、严重一氧化碳中毒),常压舱不能取代高压舱——它们的氧气输送效果并不比标准氧气面罩更好。
3. 特殊类型(非标准临床或工业用途)
a. 便携式高压氧舱(低压)
- 设计:轻型充气装置(由耐用织物制成),在 1.3–1.5 ATA(低于临床高压水平)下运行。
- 使用:在转移到医疗机构之前,进行紧急现场治疗(例如,偏远地区的潜水员、运动损伤)。
- 局限性:不适用于长期或复杂的情况(例如,无法愈合的伤口)。
b.工业氧气舱
- 目的:用于高压工作环境(如深海施工),防止工人患减压病。
- 设计:类似于多场所临床舱,但针对工业团队进行了优化(例如,更大的空间、坚固的材料)。
主要类型对比
特征
|
单人高压氧舱
|
多处高压氧舱
|
常压
|
压力
|
1.5–3 ATA
|
1.5–3 ATA
|
1分钟
|
氧气源
|
室内空气 (100%)
|
口罩/头罩 (100%)
|
面罩/帐篷(60–100%)
|
用户容量
|
1人
|
2–10 人
|
1-2人
|
临床疗效
|
经证实适用于 HBO 指征的病症
|
经证实适用于 HBO 指征的病症
|
仅限于轻度低氧血症
|
成本
|
降低
|
更高
|
最低
|
结论
使用的氧舱类型取决于 治疗目标, 患者需求, 和 临床指南:
- 对于基于证据的高压治疗(例如减压病、一氧化碳中毒),仅 单人或多人高压氧舱 (1.5–3 ATA)是有效的。
- 常压舱仅用于轻度呼吸支持,在高压指征条件下不起作用。
- 便携式或工业用舱可用于紧急或工作相关目的,但不能取代全面的临床高压氧护理。
当考虑治疗时,务必确认舱室符合医疗监管标准(例如,UHMS 认证)并且由高压医学专家开具处方。